雷竹 別名雷公竹,細葉烏頭雷竹,細葉雷竹,又名早竹、早園竹,是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竹種。雷竹是一種優良的食用筍、竹竿竹材、園林綠化景觀配置竹苗等多用用竹種。雷竹全身是寶,用途廣泛。
種植優勢 具有八大優勢:
①出筍早。在所有的竹筍品種中,雷竹出筍最早,一般在3月初,若采用早出技術,每年12月中旬左右就有雷筍出產。②出筍期長。露天筍春筍3月初至4月底出筍,覆蓋早出高產雷竹筍每年12月中旬到次年4月底出筍。③產量高,效益好。雷筍畝(1畝=1/15公頃,下同)產可達3000多公斤,畝產值達2-4萬元,凈利潤可達1-2萬元;④筍味鮮美,營養豐富。雷竹筍含蛋白質2.74%、脂肪0.52%、糖3.54%。⑤連年出筍,產量穩定,個體粗大,殼薄肉肥。⑥成本低,用工少。肥料投資只需5%左右,培養管理用工每畝只需20個勞動日。⑦周期短,見效快。新造林第2-3年就有收入。第4年可成林,第5年達高產。⑧適應范圍廣。海拔2500米以下的丘陵緩坡均適宜栽培,而且一年種竹,永續利用。
形態特征 雷竹的地下莖屬單軸型,竹桿散生,分枝二叉。桿高2-10米。胸徑1.5-5厘米,節間長15-20厘米。桿籜光滑無毛,有較密的褐斑,無籜耳及遂毛,籜舌中度發達,兩側下延,葉反轉皺折。雷竹新桿節下有一圈白粉環,近節下縮小變細,中部腫脹變粗,這種現象在培育好的竹林中較明顯。雷竹每小枝多數5-6葉,多達9-10葉。竹葉狹小且瓦狀卷曲。
生物學特征 雷竹性文雅,質脆弱,喜肥沃,怕積水,鞭細根少。雷竹是一種優良的筍用竹種,筍味鮮美,營養豐富。雷竹以1年為一個周期,連年出筍。在年平均溫度15.3℃、年降水量1400毫米的地區,生長良好。雷竹能忍耐-13.1℃的低溫,對土壤要求為疏松的沙質壤土,pH值微酸至中性,普通紅壤與黃壤也適宜栽培。雷竹要求純林栽培,集約經營,不宜與其它竹類混栽。
用途 園林綠化景觀配置用竹苗,發展高產高效雷竹筍用竹林母竹,腳手板竹片,蔬菜菜桿,大棚用竹材、造紙原材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