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高約20~60cm,全株被柔毛。葉互生,披針形、矩圓形至匙形,全緣或基部葉羽裂。瓣狀,舌狀花先端黃色,基部褐紫色。花期夏、秋季。栽培變種矢車天人菊,舌狀花以至花序盆心筒狀花都發育成漏斗狀,有大花及紅花變種。花期7-10月,果熟期8-10月。天人菊的花屬「頭狀花序」,「一朵花」其實就是「一束花」,因為里面包含了許多舌狀花與筒狀花。外圍的舌狀花色彩繽紛,有如吸引昆蟲前來的停機坪;中間的筒狀花長得像小圓球,當舌狀花凋謝后,這個部位就會發育成果團,里面的種子再隨風飄散,落地生長。此外,有些天人菊的舌狀花會長成管狀,看似彎彎的小喇叭;有些變種天人菊整朵花皆呈嫩黃色,別具韻致;還有天人菊的葉子與柔毛,也是值得觀察的地方。
播種:
常在夏季進行播種,對播種用的基質進行消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鍋里炒熱,什么病蟲都能燙死。用溫熱水(溫度和洗臉水差不多)把種子浸泡3~10個小時,直到種子吸水并膨脹起來。對于很常見的容易發芽的種子,這項工作可以不做。對于用手或其它工具難以夾起來的細小的種子,可以把牙簽的一端用水沾濕,把種子一粒一粒地粘放在基質的表面上,覆蓋基質1公分厚,然后把播種的花盆放入水中,水的深度為花盆高度的1/2~2/3,讓水慢慢地浸上來。對于能用手或其它工具夾起來的種粒較大的種子,直接把種子放到基質中,按3×3公分的間距點播。播后覆蓋基質,覆蓋厚度為種粒的2~3倍。播后可用噴霧器、細孔花灑把播種基質質淋濕,以后當盆土略干時再淋水,仍要注意澆水的力度不能太大,以免把種子沖起來; 播種后的管理:播后幼苗出土后,要及時把薄膜揭開,并在每天上午的9:30之前,或者在下午的3:30之后讓幼苗接受太陽的光照,否則幼苗會生長得非常柔弱;大多數的種子出齊后,需要適當地間苗:把有病的生長不健康的幼苗拔掉,使留下的幼苗相互之間有一定的空間;當大部分的幼苗長出了3片或3片以上的葉子后就可以移栽上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