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淺種、透氣
樹干和根的交界處是根頸,是樹木器官中機能較為活躍的部分。根頸若埋入土中過深,就好比人的喉嚨被掐住一樣,呼吸不暢,易引起樹木因不透氣而生長不良,甚至死亡,特別是大樹。實踐證明,大樹種植宜淺不宜深,有的大樹須抬高種植,尤其是忌積水和肉質根的樹木,如雪松、銀杏、玉蘭,在種植時不能將泥球全部深埋于土中,泥球的1/4~1/3露于土表,再用泥土覆蓋泥球,以利于透氣、發根、成活生長。
二招,土壤通氣
實踐證明,土壤通氣良好的地方根系就密、須根量大,樹木生長好。根部土壤通氣不良根系發根少,生長慢甚至停止生長,尤其是施工夯實和人流踩踏,土壤較為緊實,內外氣體不能交換,引起有害氣體的累積,影響菌根繁衍和根系吸收。
三招,計劃生育
有的樹木在一年中生長分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樹木一旦生殖生長過旺,造成開花、結實過多,勢必消耗樹體過多養分,反而抑制營養生長,導致新稍生長差,根系生長受阻,這對新移植的大樹更為明顯,即使加強施肥也無濟于事。筆者在過去幾年中采用計劃生育方法搶救了一批樹木,即通過疏花疏果和剪去殘花來改善樹木的營養分配。如園子內的一棵大白玉蘭(胸徑37.3cm)移植進園后,受新老環境差異的影響,翌年早春、夏末和初秋陸續開花3次,導致樹葉小、黃、薄,生長嚴重不良。故在秋冬季,對其采取摘花和剝花芽處理,目前生長良好,葉片大而綠。用同樣方法處理的樹木還有:5棵雀舌黃楊(地徑20-25cm,蓬徑4-5m);3棵大瓜子黃楊球(蓬徑3-4m);2棵羅漢松(胸徑30-40cm);1棵厚皮香(胸徑20cm,高度9m)。
四招,重修剪
有些樹木地上部分經重修剪后,就會表現出新器官的再生和局部生長轉旺,以建立新的上下平衡。一般情況下,樹木枝條的基部芽或上部的某些副芽不萌發,呈潛伏狀態。而當枝條受到某種刺激時,潛伏芽就能抽發新稍,利于樹冠更新復壯。筆者在種植施工時,采用此種技術使樹木復壯。如春季園內移植了一批大規格楊梅,起先僅修剪了一些斷枝和損傷枝,結果發芽、生長勢均不良。故在第二年對其進行了主干短截、間層抽稀等重修剪處理,結果不僅萌芽良好,且枝條生長粗壯有力。目前長勢旺盛,枝繁葉茂,經兩年生長發育,樹冠已恢復原有大小,有的比原來還大。適用此法的樹木還有:柿樹、梅、銀杏、槐樹、紫薇、玉蘭等。
五招,控水
當土壤含水量達最大持水量的60-80%時,最適宜樹木根系生長。過去,樹木移植后因損傷根系,怕樹木缺水而不停地對其進行噴水、澆水,導致一些苗木因積水而根系腐爛、死亡。筆者則在造園時,根據樹木自身喜干濕程度和種植地土壤的實際物理性狀,控制澆水量,正確進行給水和排水,真正滿足樹木的上下供需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