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夜蛾在竹林地都有分布。主要分布盧村、柏墊、楊灘、誓節、邱村、東亭、四合、新杭等鄉鎮。現將該蟲在我縣的發生規律和防治方法簡介如下:
一、發生與危害: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禾本科雜草枯葉的邊緣卷皺中越冬;翌年2月底開始孵化,此時竹筍尚未出土幼蟲即鉆入禾本科、莎草科雜草心葉中危害,引致枯心、白穗征狀。幼蟲在草心中蛻皮2~3次,不再生長,至4月上、中旬竹筍出土,幼蟲即由雜草轉而蛀入筍中危害,先由筍尖小葉中蛀人,取食后再蛻一次皮,爬出小葉,轉入咬破筍籜蛀入筍內危害,如遇小竹筍籜較薄,可直接蛀人筍內。
幼蟲在筍內蛀食18~25天老熟,筍小時可轉筍危害;至5月上、中旬老熟幼蟲爬出筍,鉆人疏松的土層中結薄繭化蛹,蛹期20~30天;成蟲 6月上、中旬羽化,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當天或隔天交尾產卵,每雌產卵在380余粒;卵產于禾本科雜草下部枯葉邊緣、葉卷內,即以卵越冬。故竹林雜草有無和多寡直接影響此蟲的發生。
二、防治時間:
最佳防治時間為:出筍前一周和出筍后一周。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①、受害筍清晨尖端無露珠,無光澤,俗稱“退筍”,可及早挖除,消滅筍內幼蟲。
②、翻耕除草,消滅草上越冬的蟲卵,是防治此蟲的關鍵。
③、黑光燈誘殺成蟲。
2、藥劑防治:在3月中、下旬出筍前一周對竹林下和周邊的雜草上噴灑吡蟲啉或高效氯氰菊酯殺滅幼蟲,出筍后一周再噴筍一次(兩次噴藥間隔約15天)。
一、發生與危害:一年發生1代,以卵在禾本科雜草枯葉的邊緣卷皺中越冬;翌年2月底開始孵化,此時竹筍尚未出土幼蟲即鉆入禾本科、莎草科雜草心葉中危害,引致枯心、白穗征狀。幼蟲在草心中蛻皮2~3次,不再生長,至4月上、中旬竹筍出土,幼蟲即由雜草轉而蛀入筍中危害,先由筍尖小葉中蛀人,取食后再蛻一次皮,爬出小葉,轉入咬破筍籜蛀入筍內危害,如遇小竹筍籜較薄,可直接蛀人筍內。
幼蟲在筍內蛀食18~25天老熟,筍小時可轉筍危害;至5月上、中旬老熟幼蟲爬出筍,鉆人疏松的土層中結薄繭化蛹,蛹期20~30天;成蟲 6月上、中旬羽化,成蟲夜間活動,有趨光性,當天或隔天交尾產卵,每雌產卵在380余粒;卵產于禾本科雜草下部枯葉邊緣、葉卷內,即以卵越冬。故竹林雜草有無和多寡直接影響此蟲的發生。
二、防治時間:
最佳防治時間為:出筍前一周和出筍后一周。
三、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
①、受害筍清晨尖端無露珠,無光澤,俗稱“退筍”,可及早挖除,消滅筍內幼蟲。
②、翻耕除草,消滅草上越冬的蟲卵,是防治此蟲的關鍵。
③、黑光燈誘殺成蟲。
2、藥劑防治:在3月中、下旬出筍前一周對竹林下和周邊的雜草上噴灑吡蟲啉或高效氯氰菊酯殺滅幼蟲,出筍后一周再噴筍一次(兩次噴藥間隔約1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