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常綠樹木棕櫚育苗新技術
[科屬]棕櫚科。棕櫚屬
[產地分布]
分布于長江以南各省區。在長江以北雖可栽培,但冬季莖需裹草防寒。
[形態特征]
別名棕樹,常綠,喬木狀,高3- 10 米或更高。樹干圓柱形,莖上常殘存老葉柄和纖維葉鞘。葉簇生于頂部,近圓形,掌狀深裂達中下部。雌雄異株,花序粗壯,多次分枝,從葉腋抽出;雄花序長約40厘米,具有2-3個分枝花序,雄花無梗,黃綠色;雌花淡綠色,通常2-3 朵聚生。果實闊腎形,成熟時由黃色變為淡藍色。花期4月,果期12月。
[生長習性]
棕櫚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極耐寒,較耐陰,成品極耐旱,不耐太大的日夜溫差。棕櫚是國內分布最廣,分布緯度最高的棕櫚科種類。適生于排水 良好、濕潤肥沃的中性、石灰性或微酸性土壤,耐輕鹽堿。抗大氣污染能力強。易風倒,生長慢。
[園林用途]
常零星種植于草地、樹蔭、路旁、宅旁等,最適對植、列植于庭前和路邊,或群植于池旁,為分布區內四旁綠化的優良樹種。
[繁殖方法]
常用播種繁殖。
1.采種貯存
在11- 12月間,從15- 40 年生的壯年樹上采種,種實完全成熟、呈灰褐色時采收。種實除去小枝梗后,放在室內,鋪12- 15厘米厚,攤晾15天左右,即可播種。若春播應將種子與濕沙混合,攤放于室內,上蓋一層稻草,保濕貯存。
2.整地播種
應選擇靠近水源、較肥沃的砂壤土或黏壤土,施肥、耕翻后,作寬1.4 米的畦。播前要將種子放在草木灰水中浸泡48- 64小時,擦去果皮和種子外的蠟質,洗凈播種。由于棕樹種子的發芽率一般只有40%左右,每畝應播種50- 60 千克。多采用條播,行距20~25厘米。播后用灰糞和細碎肥沃的土雜糞混合后蓋種,覆蓋2- 2.5厘米為度。然后上蓋一層稻(麥)草,以防土壤干燥板結。
3.苗期管理
出苗80%以上時,于傍晚將蓋草掀去,用噴壺噴濕畦面。幼苗期要保持土壤濕潤,及時拔除雜草。出苗—個月后,澆施0.5%的尿素。高溫季節,要遮陰,9月后停止追肥,以免徒長,影響越冬。冬季可在圃地上蓋草防凍。
4.移栽
次年春、秋均可移植。選擇土壤潮濕肥沃、排水 良好的地塊,深翻30厘米左右,把雜草灌叢埋人土中。移植時,小苗可以裸根,起苗時注意多帶須根;大苗需帶土球移植。棕櫚苗無主根,栽植時注意使須根群向四方伸展,然后填土踩實,不宜栽植過深,嚴防把苗心埋人士中。
[栽培管理]
棕櫚移栽于春秋兩季進行,盡量避免夏冬兩季。移植時盡量保護莖生長點,并用草繩裹干,去除老葉,根據樹勢強弱保留的葉片可剪去1/5- 1/3,以盡量減少水分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