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灌木移栽前的準備
1、提前灌水
在灌木移栽前,根據土壤的干旱情況,提前3—5天進行澆水,主要目的是使灌木提前充分吸水。并預防起挖時因土壤過干而散球。
2、噴施抗蒸騰抑制劑
移栽時期如果在萌芽后進行或高溫期進行,應提前3天左右噴施一次抗蒸騰抑制劑,以減小灌木氣孔,降低蒸騰散失水分的速度,以利成活。
3、移栽前輕修剪
移栽前輕修剪,目的是剪掉過多的幼嫩枝梢和病蟲害枝,以降低營養消耗和減少水分散失,增加灌木的抗逆能力。
4、噴施生根調節劑
修剪后,可對灌木噴施生根劑一次,有利于提高灌木的抗逆能力,并有助于栽后快速生根。對提高高溫、寒冷、多風都有一定的抗性。
二、起挖
1、土球大小的確定
起挖灌木,一般要求土球直徑的大小要達到株高的1/3。灌木類多為淺根性植物,土球的厚度一般為土球直徑的3/5即可。
2、起挖
沿測定好的土球外沿標準開始進行起挖,起挖時注意保護土球的完整性和根系的整齊度。不可造成土球松散,根系撕裂。發生帶根過長或撕裂,要及時進行剪根處理。
三、包球攏冠
起挖后,要及時對土球進行包扎,可用無紡布、土球帶、草繩等材料進行包扎。并用尼龍網或者繩子將球冠進行回攏,以保護冠幅不受損傷。
四、裝車
灌木類樹種裝車時一定要嚴格做到“輕、緩”操作。由于灌木類枝條脆弱,且根系多側根,操作過快或粗暴,容易造成枝條損傷,土球散坨。裝車完畢后,要及時進行遮蓋,另外最好在陰天或者傍晚進行裝車運輸。
五、挖樹穴
挖樹穴這項工作可提前進行,在沒有起挖苗木之前即可進行。提前起挖樹穴,有利于改善樹穴的熟化,利于微生物在樹穴內繁殖,使栽植后的苗木成活率更高。但樹穴起挖,要遵循上下垂直,樹穴大于土球的原則,且樹穴應盡量平行擴大,不僅方便栽植,也有利于栽后根系的橫向擴展。深度不宜過深,以略深土球5—8公分以內即可,避免后期栽植過深。
六、卸車栽植
1、灌木卸車時,可用大網兜進行兜底式卸車,這樣更有利于保護球冠和根部。
2、栽植
灌木栽植分以下幾種
①喬灌木栽植
喬灌木栽植,也叫小型喬木栽植。這類樹木有獨立主干,但主干很短,一般不超過1米高度。這類樹木的栽植,同喬木栽植流程。但支撐一般為井字形和門字形支撐。
②灌木球栽植
這類灌木以造型、叢生灌木為主。栽植時扶正即可,忌深栽。栽植后用腳踏實或木棍將樹穴回填土搗實,禁止在土球上用力踩踏或木棍搗實,以防土球破損和根系受傷影響成活率。
③小型地被灌木栽植
小型地被灌木多是密植型綠籬植物,這類植物栽植比較簡單。經修剪后,按照株距扶正栽植即可。
六、灌水施藥
對于灌木類植物栽植后,灌水時要結合澆灌生根粉和惡霉靈。一般10—15天用一次根生根粉和惡霉靈,連續使用2—3次。另外還要對地上部分進行噴水保濕。日常的噴水保濕,夏季要避開中午的高溫階段,秋末春初季則可以在中午溫度相對高時進行噴水。
七、搭建遮陰網
灌木栽植后,最好用遮陰網進行遮陰處理。遮陰率應不低于40—60%。搭建遮陰網時,遮陰網要與灌木類植物保持一定距離,不能直接搭在灌木植物上,正常距離一般保持在50公分左右,有利于遮陰網下面空氣流動,利于栽后的灌木生長成活。
八、噴施抗蒸騰抑制劑
對于不進行遮陰的灌木,在多風或高溫季節,噴施抗蒸騰抑制劑,以降低蒸騰作用,提高灌木的抗逆能力。并有助于降低高溫日灼和干熱風的危害。
九、病蟲害防治
灌木類病蟲害一般較難防治徹底,主要是因為枝冠密集和栽植密度大,噴藥時很難做到噴透和配施到位,所以,在灌木類植物病蟲害防治用藥時,一定要將噴透插入冠徑內,將整根冠幅內外噴透。灌木類病蟲害主要有以下病害蟲害。
①病害
葉斑病、褐斑病、炭疽病、煤污病、白粉病、銹病、瘡痂病、枯萎病、青枯病、根腐病等病害
常用藥有乙蒜素、惡霉靈、硫酸銅、三唑酮、苯醚甲環唑、嘧菌酯、烯酰嗎啉、戊唑醇、多菌靈、代森錳鋅等,但要對癥用藥。
②蟲害
蟲害主要有介殼蟲、蚜蟲、紅蜘蛛、螟蛾類等。
常用藥有噻嗪酮、滅幼脲、毒死蜱、甲維鹽、阿維菌素、氰戊菊酯、氯蟲苯甲酰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