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喬木,高達25m,胸徑1.5m,樹冠圓球形,老則呈扁球形。樹干端直枝葉密生,綠陰如蓋,幼時樹皮平滑,深綠色,老則縱裂深灰色,小枝綠色,皮孔明顯。奇數羽狀復葉,小葉7枚~15枚,背面粉綠稍有短毛。花淡黃綠色,蝶形花,組成頂生大圓錐花序。莢果串珠狀,肉質,熟后不開裂,10月成熟,黃綠色,經冬不落。



溫帶樹種。喜光,稍耐陰,耐旱,耐瘠薄;幼年生長較快,能適應干冷氣候,喜生于土層深厚、濕潤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中性土、石灰質土及微酸性土,輕度鹽堿土也能正常生長,忌黏重土壤和積水;深根性,根系發達,抗風力強,萌芽力亦強;能適應城市街道環境,對二氧化硫、氯氣及煙塵抗性較強;生長速度中等、壽命長。
2.主要品種

(1)龍爪槐枝屈曲下垂,形成華蓋狀樹冠。
(2)紫花槐開花較遲,龍骨瓣與旗瓣帶紫色。
(3)五葉槐(蝴蝶槐)小葉3簇~5簇生,頂生小葉常3裂。
3.觀賞價值及發展前景
國槐樹冠寬廣圓整,姿態優美,綠陰如蓋,壽命長而又耐城市環境,歷來用作城市庭蔭樹和行道樹,栽培歷史久遠,至今仍有“唐槐”,古樹。 配植于公園綠地、建筑物周圍和街坊住宅區比較適宜。其園藝品種龍爪槐,枝姑曲下垂,姿態古雅,對植門前、庭前兩旁或孤植于亭臺山石一隅,雅趣橫生。總之,國槐枝葉茂密,樹冠廣闊而勻稱,病蟲害少,壽命長,耐煙塵能力也強,是綠化工廠、定院及行道的優良樹種。目前,國槐已成為北方城市街道的主要綠化樹種之一,應用較廣、用量較大,今后發展國槐,仍具有較大的市場容量和發展潛力。
栽培技術
1.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或分蘗繁殖,園藝變種龍爪槐等則用嫁接繁殖。播種繁殖10月或 11月采種,用水浸泡后,搓去果皮,洗凈陰干,沙藏。春播或秋播均可,春播前20天~25天用80C熱水浸種5小時~6小時,撈出摻沙2倍~3倍堆放室內催芽,上蓋一層塑料薄膜,保濕保溫。待種子有30%開裂,即可播種。按70cm行距條插,667m2播種量10kg~ 15kg,約20天發芽出土,當年苗高60cm~ 100cm。定苗時株距10cm ~15cm, 667m2 可產苗1萬~2萬株。1年生播種苗,樹干多呈弓字形彎曲,可在落葉后剪除地上部分平茬,任其次年萌發新枝,保留1壯枝成長,一可使樹干直立粗壯。幼苗期應剪除下層分枝,促使向上生長。苗期每年追肥2次~3次,4年~5年生苗即可出圃用于綠化。
龍爪槐采用方塊芽接法繁殖,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自龍爪槐的去年枝上采取休眠芽作接穗,接于國槐的1年~2年新枝上;此外,亦可在7月上中旬用當年的新生芽行芽接,均易成活。
2.栽培管理國槐播種出苗后,應按株距10cm~ 15cm及時間苗、松土和除草。定苗后要及時進行除蘗和修剪,以促使樹干和樹冠的形成。生長期6月~7月結合灌水追施氮肥或稀薄人畜糞尿2次~3次。8月份追施過磷酸鈣等磷鉀肥,使苗木生長粗壯。對生長不良的,可在冬季進行平茬,使其另生萌條以培養壯直的主干。
苗木移栽定植宜在早春萌芽前進行。定植株行距以50cmX70cm為宜;栽植前,土壤施足基肥,裁后應澆足底水。生長期加強肥水管理及中耕除草等工作,及時剪除萌蘗,促使主于生長粗直健壯。大苗定植后,應設立支柱,以防雨季風倒或造成根部搖動。
國槐生長期中常有腐爛病、槐尺蠖、木蠹蛾、國槐木虱、紅蜘蛛、潛葉蛾等病蟲危害:可用石灰硫磺合劑、敵百蟲1000倍液噴殺幼蟲和防止病菌侵染。潛葉蛾等在幼蟲期人工挖蛹,或用1000倍辛硫磷噴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