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普遍的說法是,衡量一個美國家庭的收入,不必看他的房子和汽車,只要看室外的草坪打理的是否光鮮就行了。看美劇或者是親身出過國的人,都知道那片綠油油的草坪,才是承載一個家庭幸福的關鍵所在。我們中國人可能有點不解,那么大的一片空地長草多浪費啊,更何況還專門花錢種草,有那閑工夫還不如種點青菜養點雞鴨鵝呢。
Stop!你讓一個西方人在家門口種菜養家禽,這是多丟份兒的事啊。因為草坪本身,就是財富和地位的象征。
這習慣,最開始是英國和法國佬養成的,更確切地說,是吃飽了飯閑得蛋疼的英法貴族佬養成的。
人類還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對各種草肯定是深惡痛絕的,畢竟這玩意兒不能吃。等到學會了種莊稼,人類更是恨不得把所有的草都消滅干凈,可惜這是癡心妄想,在莊稼地之外的土地上,各種草還是生長著。
到了中世紀晚期,歐洲的社會發展成為了領主統治的模式。教皇和國王是遠在天邊的統治者,而各個封建領主,才是農民和農奴們真正的主人。
領主們通常都有自己的城堡,城堡四周就是自己的土地和莊園。農民們種地和養殖,領主們在城堡里日日舉辦沙龍吹牛和撩妹子,精力實在旺盛的不行了,就出門打獵和垂釣。他么衡量財富的方式,自然是城堡有多大,莊園有多少,一年產的糧食和牛羊有多少。
不過時間一長,領主們發覺彼此間的財富產值都差不多,自己有的其他領主也有,這體現不出身份啊。咋整呢?
于是,這些貴族佬便盯上了那片綠油油的草。
在家門口種上一大片,平時還有下人打理照顧,看起來多鮮亮多有份兒。
城堡入口處那片完美的草地,就成了無人能造假的身份象征,威風地向經過的人宣告:“本人財糧滿倉,威權顯赫,領地農奴無數,一片綠地豈在話下。”草坪越大、修整越完整,就代表這個家族越強盛。如果你拜訪一位公爵,卻看到草坪維護不佳,就知道他有麻煩了。
于是一傳十十傳百,漸漸地,西方所有領主的城堡外,都種上了草。
有的人不禁產生疑惑了,為啥這習慣咱們沒有養成呢?
要論種莊稼,中國人是歐洲人的祖宗。因為農業發展的迅速,我國古代的人口比歐洲多很多。然而也正是因為人口多,加上古代生產力低下,糧食不夠吃,咱們的老祖宗恨不得把所有的土地都開墾出來種上莊稼。種草?這可是敗家子的行為!
西方人卻把這種習慣保留了下來。近代以后,不管是國王的宮殿還是政府的公共建筑,都會有一片草坪。它成為一種權力的象征。
白宮南草坪,無論是歡迎外國領導人來訪,還是舉辦各種活動,這里都是美國權力中樞的
除此之外,草坪還漸漸征服了體育界。以往人類的體育活動是不分場地的,不過草坪卻逐漸成了足球以及網球的專用場地。在南美熱愛足球的國家,窮人的孩子可能在垃圾堆里踢球,富人在私人的草坪上快樂玩耍。
權力、財富和地位,成了草坪的關鍵標簽。種得起草坪,絕對不是一般人。
到了19世紀,新興中產階級對草坪也是熱烈歡迎。一開始,只有銀行家、律師和企業家有錢在自己的私人住所布置這樣的奢侈品。等到工業革命使中產階級擴大,并發明了割草機、自動灑水裝置,數百家家庭忽然也能在自家門口種上一片草坪了。于是在美國的郊區,平整漂亮的草坪也從富人階級的奢侈品轉為中產階級的必需品
如今的美國社會,除了玉米和小麥之外,草是美國時下最普遍的作物,草坪業(包括植物、肥料、割草機、灑水設備、園丁)每年產值有數十億美元。
所以現代的西方
世界,也不是每個家庭都有草坪。那些住在拖車里,工作不穩定的平民階層,他們想要種草也是一種奢望。
而一旦富裕起來,很多人也會馬上種上草坪。畢竟虛榮和攀比的心理,人人都有。連國內那些有錢的大佬,在自家被圍墻高高圈起來的別墅區里,不也是在笨拙的侍弄草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