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對相鄰樹種
樹下栽樹,第一要考慮大樹和小樹之間的生態關系,看兩者是否能共生共榮。在樹木選擇上,首先要考慮樹木的生態習性,兩者的生態習性不能相抵觸,如大樹是淺根性樹種,小樹就不能選擇淺根系樹種。再如,人們常說的“桃紅柳綠”,實際上桃樹和柳樹不宜栽植過近,因為桃樹是強光性樹種,和柳樹種植過近勢必會被柳樹的樹冠所遮擋,影響其接受光照。其次要考慮兩者是否相互抑制,如洋槐樹對其周邊的樹都有抑制作用,種在其周邊的樹的生長都會受到其影響。第三要考慮兩種樹種在一起是否易患病蟲害,如檜柏不能和海棠、蘋果等樹木相鄰種植,否則極易罹患梨檜銹病。再如,桑樹和法桐種植在一起,桑樹上的桑天牛會對法桐造成侵害。第四,要考慮兩者對水肥的要求要相似,差距太大會增加養護難度,對植物生長也不利。第五,要考慮搭配美觀的問題,園林樹木配植的目的,是使景觀更美,所以說要充分樹種搭配的協調和美觀。
科學水肥管理
一般來說,灌木比喬木對水分的要求更高,所以說在日常養護時,要在搞好灌木的澆水管理時兼顧對喬木的澆水管理。在日常澆水過程中,兩者對水分的要求也有相同的地方,如封凍水和返青水,可以結合在一起澆。但在日常管護中兩者的水分管理則應分開進行,如灌木的根系相對較淺,抗旱能力較弱,所以澆水次數就要多一些,而喬木由于根系深,抗旱能力較強,除了特別干旱的天氣,一般可靠自然降水生長(新栽喬木除外)。遭受澇害時,也應先對灌木進行排水,而喬木可以稍后進行。日常澆水時,還需要注意,有很多人在給灌木澆水時,也會順便給喬木澆水,這樣做對兩者的和諧共融十分不利,而且也容易使喬木變“懶”,根系散漫在淺層土中,對抗旱性和抗風性都不利。
灌木對肥要求比喬木對肥要求更高一些,特別是花灌木。對于生長多年的喬木,每年可于秋末結合澆凍水,在樹穴內施用一些農家肥。而灌木則應在春季施用氮肥,夏季施用1次磷鉀肥,秋末結合澆凍水施用一次農家肥。需要一提的是,由于喬木和灌木相鄰而植,兩者的一些根系會交織在一起,故此施肥時要注意方法。給喬木施肥時應當深施,給灌木施肥時則應淺施,這樣更利于樹木的吸收和生長。
合理修剪
對于灌木來講,首先要提高通風透光率,使樹木能健康生長。其次要按照各自的開花習性和生長特性,進行科學合理的修剪,使樹木能開出更多更美的花朵。對于喬木來講,在修剪時要注意將病蟲枝及時剪除,防止病蟲對灌木造成侵害,要對干枯枝及時進行清理,以防干枯枝被大風吹斷,掉落砸壞灌木。還要對冗雜枝進行疏剪,加強樹冠的通風透光,利于生長。此外,需適當地提高樹冠,這樣有利于下層的灌木接受更多光照。
抓好病蟲害防治
若喬木和灌木同患一種病蟲害,可采取同種措施進行防治。若只有喬木或灌木患病害,則應考慮給喬木或灌木噴藥時是否會影響到另一種樹種的生長.因為有的農藥是會對一些樹種造成藥害,在防治病蟲害時應當加以避免,盡量選擇不會產生要害的農藥。
對于一些容易患同種病蟲害的樹種,更應該加強防治工作,特別是預防工作,要把病蟲害控制并消滅在萌芽狀態,才能使樹木健康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