蠟梅在百花凋零的隆冬綻蕾,是冬季賞花的理想名貴花木。它表現了中華民族在強暴面前永不屈服的性格,給人以精神的啟迪,美的享受。它廣泛的應用于園林景觀以及城鄉建設中。如何養殖臘梅顯得極為重要,想必這才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
892-150Q3155P2.jpg
臘梅其習性耐寒耐旱、喜光照環境,繁殖一般以嫁接為主,分株、播種、扦插、壓條也可。嫁接以切接為主,紫云就以切接為例,來簡單分享一下嫁接經驗,臘梅切接多在3~4月進行,當葉芽萌動有麥粒大小時嫁接最易成活。如芽發得過大,接后很難成活。切接前一個月,就要從壯齡母樹上,選粗壯而又較長的一年生枝,截去頂梢,使養分集中到枝的中段,則有利于嫁接成活。接穗長約6~7厘米,砧木可用狗蠅蠟梅或用4~5年生蠟梅實生苗。砧木切口可略長,深達木質部為宜,扎縛后的切口要涂以泥漿,然后壅土封起。接后約一個月,即可扒開封土檢查成活。
1、施肥
地裁臘梅管理上可以粗放些。一般每年6-9月份,每隔20天施1次液肥(可用骨粉和餅肥泡水,充分腐熟后施用),這樣可以保證枝葉、花芽發育良好。
盆栽臘梅,平時要經常追肥,以促其形成大量花苞,否則開花稀少。一般每年5-6月間每隔7天施1次腐熟的餅肥水,肥、水比可按3:10配合。7-8月間為臘梅花芽形成期,施肥可每隔15-20天1次,且肥水的濃度應稀一些,肥與水的配比以1:5為好。這樣有助于花芽分化。所施肥料必須充分腐熟,不然會爛根。秋后再施1次干餅肥,以供開花時對養分的需要。入冬后要讓盆土偏干一些,不再施肥,否則花期縮短。
2、澆水
地栽臘梅初冬前澆1次水,花謝后施1次肥,并澆1次水,平時一般不澆水,只有天氣太旱時可適量澆水。
盆栽臘梅澆水應掌握干透再澆水的原則,不可多澆,盆土不宜過濕;但也不可過干,過干則花開不整齊。
澆水要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春秋季每天澆1次水,夏天上午8~9點噴水1次,傍晚澆透水,6~7月溫度高,蒸發快,要充分澆水,防止葉片干黃,影響花芽分化。初冬4~6天澆1次水,水量不要多,落葉后7~10天澆1次水。花前及盛花期,澆水要適量,澆水過多易引起落花落蕾,澆水少又會導致花開不整齊,還有特別注意盆土不能積水。炎熱夏天,可適度遮蔭保濕,以免高溫日灼造成枝條瘦弱且開花稀疏,甚至全株枯死。
3、溫度、光照
盆栽臘梅,12月份移入室內。如果室溫高,元旦前即可開花;但若室溫低,花期可延遲到春節前后。花后應移往陰涼處,防止過早抽新梢和葉,影響花芽分化,對來年開花不利。
臘梅性喜陽光,亦略耐陰,較耐寒,忌水濕,對土質要求不嚴,以排水良好的輕壤土為宜。控制好溫度、光照和水肥等因素對它的養殖和生長顯得極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