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多年理論與實踐的積累,蒙草團隊形成了一整套節水園林建造技術體系,可以為不同需求的客戶提供因地制宜的定制化節水園林系統解決方案。
節水園林系統解決方案之一:雨水花園
雨水花園是一種生態可持續的雨洪控制與雨水利用設施。通過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匯聚并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經植物、土壤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凈化,并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或使之補給景觀用水等。
蒙草北京團隊在北京東郊森林公園一標段的節水園林綠化工程中設計了一個以滯留、凈化、收集、回用雨水為主要功能的郊野雨水花園。以景觀需求和土方平衡為原則,選擇入口棧道處為雨水花園建造地點。首先,對場地進行了二次梳理,科學設計多個局部凸地排水點、洼地匯水點,保證高效匯集雨水。其次,根據分析場地的匯水方向,打造生態植物排水溝,保證雨水溢流經植物充分凈化,最終排入湖區。植物配置以地形形成的高、中、低耗水區為依托,合理選配出不同耗水性植物和建植方式。
節水園林系統解決方案之二:節水地形
根據場地匯水分析,科學設計節水地形十分關鍵,可以延長地表徑流,有效組織排水。植物的配植要充分考慮地形特點,高凸地排水區種植低耗水植物,低洼地蓄水區種植高耗水植物。
節水地形的打造根據現狀坡度進行豎向設計:坡度大而緩的區域采用“之”形處理,可有效緩解雨水沖刷、延長地表徑流、凈化徑流水質;坡度大而陡的區域則采用“臺地”形式,可有效儲存前期澆灌水和雨水,利于幼苗生長,兼備景觀特色。
蒙草團隊在包頭隱園節水園林工程中,根據地形北高南低的特點,首先利用天然“凹”字型地形收集地表徑流和自然降水,使天然降水與地表徑流匯聚。
然后通過對波浪形、坡面“之”字形等土方細致處理,增加洼地,調整雨水徑流方向、路徑,增加雨水下滲量;
節水園林系統解決方案之三:土壤改良
土壤改良是以土壤 pH 程度、含鹽量、肥力等指標的檢測結果為依據,以植物需求為原則,分塊區采用不同的改良方式。對未種植區域進行腐熟物堆撒翻耕,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增加土壤有機質和微生物含量;對已種植區域進行可溶性改良劑噴灑,消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孔隙度,促進植物根系發育生長等。通過物理、化學、微生物的綜合作用,以生態手段改善土壤健康狀況,最大化利用原生土壤,為植物生長打造良好環境,達到節水的目的。
蒙草在包頭打造的節水園林工程隱園的土壤類型為棕鈣土,質地呈粘質砂土、土壤保水保肥差、養分含量極低。蒙草采用具有土壤改良作用的鄉土植物,并在植物下方鋪設具有過濾性及保水性土壤。一方面利用鄉土進行改良增強土壤肥力,另一方面利用土壤將回收的水資源過濾,防止次生鹽漬化發生。
節水園林系統解決方案之四:植物群落
2014年起,蒙草北京研發團隊開始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植物資源野外踏查、收集種質資源、采集植物標本,對京津冀地區鄉土植物及適應性植物進行植物配植及生態群落的研究和試驗,并進行品種選育及推廣。研究不同氣候條件下園林植物的需水量及其變化規律,對建造節水園林至關重要。根據植物耗水量不同,分為高耗水、中耗水、低耗水植物。
在節水園林的打造過程中,蒙草優先選擇節水抗旱的鄉土植物,綜合葉色、花色、綠期、花期等因素進行組合設計,并配植出“三季有彩,四季常綠”的鄉土植物穩定群落,達到節水抗旱、延彩增綠的效果。
研究不同氣候條件下園林植物的需水量及變化規律,對節水園林的打造至關重要。蒙草北京團隊配合北京市園林局、北京市園林科學研究院,共同編制的北京市地方標準《綠地節水技術規范》(DB11/T 1297-2015)于2016年4月1日正式實施。蒙草北京團隊在“節水植物配置”和“北京地區122種園林植物的耐旱能力評價”的研究中作出突出貢獻。這也是國內目前唯一的綠地節水技術規范。
“珍惜每一滴水,用最少的水讓植物生長” 成為驅動著蒙草團隊利用鄉土植物打造節水園林的奮斗目標。為家園打造節水低養護的園林綠化景觀,為顧客提供切實可行的一體化解決方案,蒙草人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