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褐斑病的發病癥狀:
病害發生早期往往是單株受害,受害葉片和葉鞘上病斑梭形、長條形,不規則,初期病斑內部青灰色水浸狀,邊緣紅褐色,后期病斑變褐色甚至整葉水漬狀腐爛。一旦條件適合時,即降雨和濕熱,病害就可很快發展。幾天之內,枯草圈就可從幾厘米擴展到幾十厘米,甚至1-2m。由于枯草圈中心的病株可以恢復,結果使枯草圈呈現“蛙眼”狀,即其中央綠色,邊緣為枯黃色環帶。在清晨有露水或高濕時,枯草圈外緣(與枯草圈交界處)有由萎蔫的新病株組成的暗綠色至黑褐色的浸潤圈,即“煙圈”(由病菌的菌絲形成)。當葉片干枯時煙圈消失。這種現象只是在葉片很濕或空氣濕度很高時才可能出現。
【2】褐斑病侵害范圍:
褐斑病能侵染所有已知的草坪草,如:草地早熟禾、粗莖早熟禾、紫羊茅、細葉羊茅、高羊茅、多年生黑麥草、細弱翦股穎、匍匐翦股穎、結縷草、野牛草、狗牙根等250余種禾草,其中尤以冷季型草坪禾草受害最重。
【3】褐斑病的發生規律:
褐斑病是一種流行性很強的病害。病菌以菌核或在植物殘體上的菌絲渡過不良的環境條件。菌核有很強的耐高低溫能力。它萌發的溫度范圍很寬為8-40℃,但最適的侵染、發病適溫為21-32℃(因病原菌種類和菌系而不同)。當土壤溫度升至15-20℃,菌核開始大量萌發,菌絲開始生長。
【4】褐斑病防治方法:
1.科學養護與管理:通過改善草坪通風透光條件,灌透水 (見濕見干),增施一定的P、K肥,提高抗病性,及時修剪,清除枯草層和病殘體等措施減少病害的發生。
2.合理的化學防治:病害發生前或初期使用淇林淇護+賽姆利60克兌水300-500斤稀釋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