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花槐由我國傳統(tǒng)國槐與美洲金邊黃槐,雙莢槐雜交育種而成,每年八月開始開花,蕾如金豆、花如金
蝶,長勢旺盛,枝繁葉茂、花量大而鮮艷,花色(鴨蛋黃)金黃,故有聚寶黃金樹的美稱。寒霜降臨、盛情
不衰,落葉不落花,填補了初冬無觀賞花木的空白,不是春光,勝似春光,品味頗高。黃花槐在亞熱帶常綠,
適應(yīng)在長城以南氣溫于零下17度以上的地區(qū)陸地栽植。
形態(tài)特征
草本或亞灌木,可高達數(shù)米。莖、枝、葉軸和花序密被金黃色或銹色茸毛。羽狀復(fù)葉長15-20厘米;
葉軸上面具狹槽;托葉早落;小葉8-12對,對生或近對生,紙質(zhì),長圓形或長橢圓形,長2.5-3.5厘米,
寬1-1.5厘米,兩端鈍圓,先端常具芒尖,上面被灰白色疏短柔毛,下面密被金黃色或銹色貼伏狀絨毛,沿中
脈和小葉柄更密,中脈上面凹陷,下面明顯隆起,側(cè)脈4-5對,上面常不明顯,細脈下面可見。總狀花序頂生;
花多數(shù),密集,長6-8厘米;苞片鉆狀,與花萼等長;花萼鐘狀,長約7毫米,萼齒5,三角形,不等大,上方
2齒近連合,被銹色疏柔毛;
花冠黃色,旗瓣長圓形或近長圓形,長約11毫米,先端凹陷,中部具2三角狀尖耳,基部漸狹成柄,柄長
3.5毫米,寬約2毫米,翼瓣與旗瓣等長,戟形,雙側(cè)生,皺褶約占瓣片的二分之一,先端具小喙尖,柄與瓣片
近等長,彎向一側(cè),龍骨瓣比翼瓣稍短,近雙側(cè)生,一側(cè)具銳三角形耳,下垂,另一側(cè)有一稍鈍圓的突起,柄
纖細,與瓣片等長;雄蕊10,基部稍連合,并散生極短的毛;子房沿兩側(cè)密被棕褐色柔毛,背腹稀疏,花柱直,
斜展,無毛,柱頭點狀,被數(shù)根極短毛,胚珠多數(shù)。
莢果串珠狀,長8-13厘米,寬0.8-1厘米,被長柔毛,先端具喙,喙長1-2厘米,基部具長果頸,果頸長
1.5-4厘米,粗2.5毫米,開裂成2瓣,有種子2-4粒;種子長橢圓形,一端鈍圓,一端急尖,長9-10毫米,厚
4-5毫米,欖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