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屬:懸鈴木科 懸鈴木屬
形態:高20-30m,樹冠闊鐘形;干皮灰褐色至灰白色,呈薄片狀剝落。幼枝、幼葉密生褐色星狀毛。葉掌狀5-7裂,深裂達中部,裂片長大于寬,葉基闊楔形或截形,葉緣有齒牙,掌狀脈;托葉圓領狀。花序頭狀,黃綠色。多數堅果聚全葉球形,3-6球成一串,宿存花柱長,呈刺毛狀,果柄長而下垂。
分布:原產歐洲;印度、小亞細亞亦有分布。
習性:對城市環境適應性特別強,具有超強的吸收有害氣體、抵抗煙塵、隔離噪音能力,耐干旱、生長迅速。
繁殖:花期4-5月;果9-10月成熟。
用途:是世界著名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適應性強,又耐修剪整形,是優良的行道樹種,廣泛應用于城市綠化,在園林中孤植于草坪或曠地,列植于甬道兩旁,尤為雄偉壯觀,又因其對多種有毒氣體抗性較強,并能吸收有害氣體,作為街坊、廠礦綠化頗為合適,果可入藥法桐是優良的行道綠化樹種,以其豐滿的樹冠、筆直的樹干以及抗性強、萌芽力強等特點而一直受到人們的青睞。針對播種繁殖方法簡便,繁殖量大,苗木根系完整而強大,生長健壯。壽命長的特點,我們連續幾年對法桐種子繁育作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為當地苗木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種子的采集與貯藏
選擇生長健壯、干形較好、無病蟲害的植株作為采種母株,于深秋待種球完全成熟后采收。采收后可用人工將種球碾開(但不要用力太大,以防傷及種子),去除附屬絨毛,晾干后,選出粒形整齊、飽滿的種子袋裝,放黑暗、弱光、低溫處貯藏待用。
二、苗床的準備
試驗地設在濟寧市園林管理處北郊苗圃,選擇排水良好的土壤,加入1/3的河沙,或2份黑土加1份沙土,另薄施有機肥,一般每畝800到1000公斤,或施化學肥料如尿素、復合肥,一般每畝10公斤左右,撒勻后翻起,整平條畦待用。為便于后期管理,苗床寬度在1.2m左右,長度不限,由于法桐的幼苗本身比較強壯,因此,一般播種用土不須消毒。
三、種子的處理及播種
法桐種子具有一定的休眠期,為促進種子快速發芽,縮短休眠時間,提高出苗率,需要進行人工水浸處理催芽。首先將種子放入盆中,用70℃的熱水迅速浸種10秒種,然后換溫水浸泡,第二天倒掉陳水,用新水沖洗種子后倒掉,與濕沙混合,用塑料薄膜覆蓋,放置低溫、黑暗處繼續催芽。在這個過程中,需每天用溫水沖洗種子,以保證種子發芽中充足的氧氣,否則會因氧氣不足引起種胚死亡。直至90%的種子頂端“露白”,則催芽過程結束。
播種時應在適當的溫度下進行,地溫太低時,種子不易萌發,空氣溫度太高時又不好管理,易發生灼苗現象。在當地4月中旬前后,與溫在15—22℃之間播種。
播種前需給苗床澆足水,待水自然下沉后把種子連同細沙均勻地撒播在畦面上,播后用提前備好的細土覆蓋,約0.5cm左右,以蓋住種子為宜,然后用塑料薄膜以小拱棚形式覆蓋或加蓋稻草進行保溫、遮光處理。
四、后期管理
播種后約一周,出苗率可達80%以上,這時要選多云少晴天氣,將覆蓋物及時去掉,但是由于幼苗嬌嫩,要避免陽光直曬,使幼苗逐步貝光。可以繼續覆蓋遮陰網,要保持網高20cm左右,一是便于補水,二是防止去同時帶起幼苗。一段時間后,幼苗長至3cm左右,去掉遮陰網。
苗高在3cm以上時,可以漫灌澆水,需要注意的是:1、較粘性土壤在未出時盡量少澆水,防止地面板結。2、澆水時防止老澆半截水,以防止小苗發黃。3、要防止澆水過多而出現爛根現象。
當去除遮陰網,幼苗生出2片真葉以上時,應進行疏苗與間苗,使幼苗多一些空間,保持2一3cm的株行距,間苗中要去弱留強,拔除或移栽。
苗高5—8cm以上時可以施肥,一般采用氮肥或復合肥0.1%濃度噴灑,也可以在雨前或澆水時于根部撒施,防止燒傷幼苗,施肥量控制在每畝3-5kg,同時還要注意人工除草及地下害蟲的防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