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蟲防治
(1)根瘤病:發病時,植株根部出現瘤狀物,形態各異,大小不一,顏色為褐色至深褐色,表皮粗糙常出
現龜裂狀,發生的部位在地面或靠近地面的根頸部或砧木與接穗結合處,植株受侵害后常表現為生長不良,植株矮小,
防治方法:將受害植株掘起,沖凈泥土,將根在1%的硫酸銅溶液中浸泡5~8分鐘,浸泡后進行沖洗,然后再栽植;將瘤狀物切除,并在傷口涂抹0.1%升汞溶液,再進行栽植,
(2)炭疽病:發病初期幼嫩葉上著生有圓形病斑,病斑愈合后可形成穿孔,6月份以后葉片變硬,葉面上病斑粗糙,為褐色不規則狀病斑,發病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葉,并引起枯芽,。
防治方法: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顆粒5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顆粒1000倍液交替噴施,連噴3~4次,每次間隔7~10天;發病期禁止對植株進行葉片噴霧,
(3)褐斑穿孔病:發病時,葉部初起著生有灰褐色圓形小點,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形成直徑3厘米左右圓形斑,病斑邊界清晰,外部是紫褐色,中部白褐色,帶有輪紋,病斑枯死脫落后形成不規則的穿孔,
防治方法:發病后可噴施50%加瑞農1000倍液進行防治,每10天一次,連續噴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
品種分類
在日本,園藝分類是把野生種統稱為“山櫻”,人工選育及自然變異的稱為“里櫻”,我國園林中常見的櫻花品種主要有:
●云南早櫻(P.majestica) 原產云南,花期2月底至3月上旬,先花后葉,花深紅色,花瓣約25枚,花徑2.5厘米左右,花呈半開狀態,下垂,萼片紅色,嫩葉茶褐色,。
●染井吉野(Prunus x yedoensis)日本櫻花的一個重要栽培品種,是大島櫻和江戶彼岸櫻的雜交品種,分別繼承了兩者花朵大和先花后葉的特點,花期3月中旬,單瓣花,淡 紅色,4~5朵花形成總狀花序,萼片及花梗上有毛,樹形高大,可達10~15米,
●大島櫻(P.lannesiana var.speciosa) 野生櫻花的代表,樹高可達15米,花期3月中旬,花葉同開,花白色,單瓣,呈傘房狀開放,萼筒長鐘形,萼片呈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花整體無毛,許多櫻花園藝品種均源自大島櫻,
●關山(P.lannesiana Sekiyama) 日本晚櫻的一個品種,在我國廣泛栽種,花期3月底或4月初,花葉同開,花濃紅色,花徑6厘米左右,瓣約30枚,2枚雌蕊葉化,因此不能結實,花梗粗且長,嫩葉茶褐色,小枝多而向上彎曲,
櫻花熱烈、純潔、高尚,嚴冬過后是它*先把春天的氣息帶給日本人民,日本政府把每年的3月15日至4月15日定為“櫻花節(花見,Hanami,flower viewing)”,在這個賞花節,人們帶上親屬,邀上友人,攜酒帶肴在櫻花樹下席地而坐,邊賞櫻、邊暢飲,真是人生一大樂趣,
櫻花在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到了平安時代(794--1192年),櫻花成了主角,詠櫻花的歌比詠梅花的歌要多5倍,而且日本很早就有了賞櫻花的活動,7世紀,持統天皇特別喜愛櫻花,多次到奈良的吉野山觀賞櫻花,另外,據說日本歷史上的*次賞櫻大會是9世紀嵯峨天皇主持舉行的,當初,賞櫻只是在權貴間盛行,到江戶時代(1603—1867年)才普及到平民百姓中,形成傳統的民間風俗,。
櫻花的生命很短暫,在日本有一民諺說:“櫻花7日”,就是一朵櫻花從開放到凋謝大約為7天,整棵櫻樹從開花到全謝大約16天左右,形成櫻花邊開邊落的特點,也正是這一特點才使櫻花有這么大的魅力,被尊為國花,不僅是因為它的嫵媚嬌艷,更重要的是它經歷短暫的燦爛后隨即凋謝的“壯烈”,“欲問大和魂,朝陽底下看山櫻”,日本人認為人生短暫,活著就要像櫻花一樣燦爛,即使死,也該果斷離去,櫻花凋落時,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為日本精神,
在日本, 櫻花被當做是團體精神和武士精神的象征而受到熱愛,日本有句諺語:“花要櫻花,人要武士”, 即花當中櫻花*突出,人當中武士*優秀, 櫻花是一種驟然開放驟然凋零的花,盛開之時,一經風吹,櫻花樹下落花繽紛,宛如花瓣的地毯,一夜之間,花兒盡落,此花凋落方式之果斷干脆,猶如倨城而戰、全體陣亡的武士集團,從而與武士的人生觀緊密相關, 對武士而言,櫻花凋零時的精彩便是自身向往的生活形態,他們認為,櫻花與武士在氣質上是相通的,*直接的相通處是:櫻花雖美但花期短暫,正如武士常常年紀輕輕就使大好的年華付諸東流是一樣的,因此早期的武士們睹物思情,多少流露出人性的悲涼,這與其后的軍國主義下的武士們的理解還不是一回事, 櫻花的美麗與早逝,啟發了早期武士的舍生忘死,他們認為,肉體的犧牲是返回永恒的神國的悲壯的儀式, 但這種對于生命的不尊重,為日后被軍國主義利用,推動民族的狂熱奠定了文化基礎, 櫻花帶給武士的精神共感是凄美悲壯的,也是詩意的,因此對一個日本男子的誘惑也是深遠的, 因此,櫻花與武士精神是不可分割的,。